现在很多人抨击家长不顾及孩子感受,扼杀他们的童年和天性,早早将他们送上“鸡娃”不归路。这样的评价无疑只看到了家长“急功近利”的一面,这锅还真不能全让家长背。
以上海为例,竞争最激烈的阶段并非高考,而是中考。每年进入高中的孩子只占到50%-60%,剩下一半的孩子初中毕业只能读职校或中专。也就是说只有一半的孩子能参加高考,进入大学。
其实跟过去相比,现在的家长并不像父辈一样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出人头地。相反,他们非常在意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愿意跟他们做朋友,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可是每当想到自己的孩子有可能在读大学的年龄早早地开始上班,他们怎么可能做到不焦虑,保持淡定呢?
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我们这一代人背负了太多来自时代、社会和家庭的包袱。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出生时,恨不得他们能好好地活出个自己的模样来。我第一次读纪伯伦的《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居然感动得一塌糊涂,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父母之道吗?“接纳”、“欣赏”、“陪伴”成了我们这一代年轻父母区别于上一辈人的教育口头禅。
可是,当你看到周围同龄小朋友已经能用英文讲述小猪佩奇、托马斯小火车的故事,能做20以内的加减法,而自己的孩子连26个字母,10个数字都认不齐时,之前一直秉承的“快乐教育”突然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打击,恨不得一夜之间把欠下的教育债全还清。
你为什么给孩子报培训班?
给孩子报培训班之前,有想过为什么要报吗?因为孩子喜欢?还是让他学到更多知识?我猜大部分家长是因为别人报了,所以不得不报吧?我第一次报班时由于没有经验,被销售直击要害,第二天便支付了每节课(45分钟,10个小朋友)两百多元的学费,全年学费共两万出头。在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小班,这个费用已经是垫底了。最夸张的一个小朋友每年培训费高达10万加。
作为普娃家庭,如何进行理性报班?
在城市里,教育开销是除了房子以外的最大开销。作为大多数普娃家庭,怎样才能不以沉重的经济压力为代价,用合适的成本换来不错的“回报率”呢?
1. 不要让别人报的培训班成为你心里过不去的坎
前面讲了,当周围同龄小朋友都报了很多培训班时,家长很难淡定下来,继续任由孩子只会玩枪玩沙子。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态度由认知、情感和行为组成。先有认知、再有情感,最后是行为。可是在孩子养育层面,多数人是直接跳过了理性认知,直接由情感操控了决策。
所以我们在报班时,必须学会让理性认知说了算。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从去年9月孩子刚进小班到现在大半年时间里,大多同龄人(3-4岁年龄段)都报了英语、数学、绘本、美术、跆拳道、乐高等课程,如果是女孩子,一般还得报舞蹈课或形体课。我曾经也心痒,恨不得一口气把别人报过的课程通通都报了。
后来,我仔细观察了孩子的特点,因为他是8月末出生的小月龄孩子,比班上最大的孩子足足小了接近一岁,所以在心智发展层面,显得“很不成熟”。他最爱玩的就是家旁边公园里的沙子,或是自编自演超级飞侠里的桥段。如果每天放学后还让他乖乖坐在教室里学东西,我想他未必乐意。
但不报培训班并不意味着让他放弃学习。例如三四岁的小朋友学英文基本靠记忆,比较难在“理解”的层面上有所突破,所以我一般都会在孩子玩的时候,放一些原版的英文音频给他“磨耳朵”。这样等大一点再学英文就不会有陌生感,听力考试也不会有恐惧感。说到底,语言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谁多背了几个单词,几篇文章,而是谁的语感最好,感知能力最强。
2. 家长能教的,就不要假手培训机构了
培训机构固然有专业的一面,但并不代表家长的经验和水平就等于零。前面提到的我帮孩子报的一年两万的课程,整个课程体验并没有之前销售说得那么好,那么专业,我们甚至可以花几百块钱在网上买一些书(如逻辑思维、找不同等)引导孩子独立完成。可能效果不如培训机构那样立竿见影,但谁又能保证孩子在今后的教育道路上接收的都是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呢?我们与其拼了老命让孩子去最好的培训机构,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利用当下的环境学到最多的东西吧(make the best of what happened)!
当然,每个家长都不会为了故意省钱而放弃给孩子报班。在我看来,家长更应该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学会如何通过自己和借力他人(包括老师、培训机构等)来解决问题。但有两样东西,是培训机构无论如何都不能替代家长完成的。
第一是培养运动锻炼的好习惯。不是说你给孩子报了跆拳道、游泳就算培养了他的运动习惯。家长更要以身作则坚持自我身体管理。我每天晚上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跳绳100次,并让孩子做我的监督人。有一次我忘记跳绳,直接去餐桌吃饭。孩子拉着我的手说,妈妈你还没跳绳呢,为了不让你忘记,我以后每天晚上都会投篮球100次。以身作则的教育比说教式教育管用太多。
第二是学会如何休息和放松。现在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有限时间学到更多的东西,往往压缩了他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其实有效的休息才能让学习更加高效。要知道一个举重高手能承受常人不可及的重量,并不是因为他们一直托举重物,而是在托举后进行适当的放松,那么下次托举时便会产生更强的爆发力。李嘉诚工作到90岁才退休,也是同样的道理。
记住,在大多数人认为的“拼爹”“拼妈”时代,作为普娃的爹妈,我们可以给予孩子的,并不比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少。你们认为呢?欢迎补充!
本文为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