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罗振宇是互联网圈的“带货天王”,每一次公开发表言论,总会带火一些词语、句子、观点或者书籍,引起人们的讨论。比如他对互联网行业“算法”的归纳,就给很多想在这个行业创业和有所成就的人,提供了可参照的坐标和价值。
在罗振宇的思想体系中,他相信人们的行为与世界互动自有一套原则,“用这套原则不断地感知来自真实世界的反馈,在一条长长的坡道上,对自我进行改进,并把大量的协同者卷入由我们创立的系统。”他把这个称之为“算法”。
罗振宇认为,做知识服务也好,做其他行业也好,一定要把握过去一万年来不曾变过的几样东西,那就是要为社会增进效率、推进分工、提高价值——所有的这些,就是算法。握住这个算法,然后找到一个长长的坡,就有可能滚出一个大大的需求。
那么罗振宇的得到app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算法的呢?
首先,要感知来自真实世界的反馈。这几年,中国人对知识的渴求,已经成为从年青人到全年龄段、从白领到全社会阶层的共同需求。一个“学习型社会”的到来,正是知识服务业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最深厚土壤。
罗振宇敏锐地感受到了世界的变化和反馈,在他看来,知识服务在最近两年得以迅速爆发的背后离不开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的普及,还有国内版权环境等基础设施改善等诸多利好因素。但最大的驱动因素,是知识服务满足了当下人们对终身学习的需求。
这正是罗振宇创办得到app的原因。
其次,对自我进行改进。在崇尚“免费”且一度盗版横行的互联网上,说服大众为知识内容掏腰包,并撑起千亿市值的产业,显然不是一件容易事。如何能够让大家心甘情愿为知识内容买单?就要把自己的产品打造成最好的,这就要求知识服务生产者要不断地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打磨和改进,去满足用户的需求和体验。
因此,罗振宇非常关注用户在知识交付的过程中有没有享受到低廉的价格、便捷的形式。纵观得到app两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其提供的知识品类,从最初的商业财经等领域,不断拓展,向更细化丰富的领域开拓。而在产品品类开拓的同时,得到app团队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又不肯有丝毫的松动。在筹备某个大咖专栏时,得到app团队和专栏老师共同打磨了7个月,才让产品正式上线,而这并非个例。
知识服务的改进还不止于此。过去,知识以产品形式交付给用户,消费者把书买到手后,卖方的责任就结束了。而现在,知识服务实际上是把知识以服务形式来交付。提供者的责任边界大大延伸了,而是还要对用户的体验负责。就像一个餐馆,不仅是要让消费者吃一道好菜,还包括提供给他好的体验,比如好的环境和氛围、服务员热情的服务等等。自我改进就是要不断更新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地为用户服务。
最后,把协同者带入系统。大大小小的创业者在挤入知识服务行业,以专栏、精品课、资讯、直播、音视频、书商的形式,各逞所长。罗振宇说,现在的知识服务参与者,都是“汪洋里孤独的打渔人,我们凑近一点打渔,关键时刻还能守望互助”。这就是一个系统共同协作的意义所在。
为了让这个行业能有更高的标准和更好的生态环境,得到app团队在2017年初公开了《得到品控手册》,把团队迄今为止打造知识服务产品的“全部心法和方法”,开放给外界免费共享。这不仅是行业领先者的自信体现,也是一种开放合作的高效方式。唯有大家一起推动行业快速发展,更多合作伙伴成长起来,才能构建起整个生态。
这种赋能模式,影响的还不仅仅是知识服务行业自身。互联网其他领域也开始以知识服务的视角来生产内容。道理如同地理位置定位应用和直播的发展过程那样,它们从一个功能变成了各种互联网应用的“标配”。而知识服务也将从一个行业领域变成一种互联网各垂直领域都能运用的内容生产模式。
罗振宇就是用观察力、思考力和行动力,去找到了他自己的算法,也让他的知识服务产品得到app获得了市场和用户的双重认可。